一、背景与动因介绍
分众传媒,这一中概股巨头,其回归A股的征途可谓历经波折。回顾其历程,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背景与动因。
在2013年,分众传媒从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。退市并非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因为对赌协议的压力,公司被要求在四年内重新上市,否则将面临利润分配的严峻挑战。这一压力促使分众传媒对回归A股产生了迫切的需求。
与此分众传媒也敏锐地意识到了A股市场的巨大潜力。作为首家从美股退市后通过借壳登陆A股的中概股,分众传媒选择了以“资产置换+定向增发”的方式实现上市。这种方式的采用,既保留了境外股权结构以应对潜在风险,也充分展现了公司的策略眼光。
二、借壳之路与关键节点
分众传媒的借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首次尝试借壳宏达新材时,重组因宏达新材的信披违规事件而受阻。分众传媒并未放弃,转而寻求战略新兴板的接触,同时积极推进与其他壳公司的谈判。
最终,分众传媒选择了七喜控股作为借壳对象。2015年9月,七喜控股公告了分众传媒的借壳方案,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定向增发完成交易。这一方案得到了商务部的原则同意,并在随后获得了证监会的正式批准。分众传媒以457亿元的估值成功登陆A股,这一估值较其美股退市时的市值增长近两倍。
三、后续发展与市场表现
自上市以来,分众传媒的资本运作和行业地位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。自借壳上市至2025年,分众传媒累计分红超过130亿元。这一大手笔的分红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,也为控股股东带来了约30亿元的收益。
分众传媒的案例在中概股回归A股的过程中具有标杆意义。其成功的借壳上市为后来的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如圆通、顺丰等企业也效仿借壳模式实现了上市。
四、时间线的历史记录
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:
2015年2月,分众启动A股借壳计划,估值高达460亿元;
经历了宏达新材的重组失败后,同年9月转向七喜控股并公布了详细的借壳方案;
经过商务部的批准后,终于在同年12月获得了证监会的通过并成功上市。这一时间线的记录不仅是对分众传媒的回顾,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见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