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剧:地方戏剧的璀璨明珠
扬剧,这一独具魅力的地方戏剧,融合了当地无序演奏和扬州民间歌舞艺术传统,展现出令人瞩目的艺术特点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。
扬剧源远流长,既继承了扬州民间花鼓、香火、秧歌、杂耍、龙灯、麒麟唱、荡湖船等歌舞艺术传统,又吸收了扬州流行的益阳腔、昆曲、徽调等歌舞艺术腔的精髓。
其音乐属于联曲体,刚柔并济,蕴含着花鼓戏曲的柔和细腻,香火戏曲的阳刚粗犷,以及民歌的意味深长。其中,扬州清曲占据主导地位,包括满江红、梳妆台、靛蓝剪、银纽扣等曲牌。
扬州花鼓的曲调是在戏剧性的舞蹈表演中产生的,音乐节奏清晰,风格欢乐、活泼、幽默,适合刻画喜剧人物。而发展成花鼓戏后,其代表曲牌如《夫妻种麦》中的种麦调、《王小楼磨豆腐》中的磨豆腐调等,都成为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扬州香火戏则不需要丝弦乐器,伴随着锣鼓,主要曲调有七字唱、十字唱等,粗犷有力,高亢激昂。扬剧还吸收和改造了民歌等戏曲剧种的一些曲调,如打牙、十杯酒、扬柳青等,这些曲调都成为了扬剧音乐的一部分。
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,上述音乐曲调来源逐渐形成了统一、和谐、完整的音乐体系。现代扬剧常用的曲调有梳妆台、滚板、数板等。这些曲调不仅展示了扬剧的艺术魅力,也反映了其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剧之一的独特地位。
扬剧的角色行为丰富多样,表演形式独特,使其深受观众喜爱。扬剧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音乐的优美,更在于其对于角色行为的精准刻画和情感传达。如果你对扬剧文化感兴趣,不妨深入了解其曲牌、角色行为等方面,感受这一地方戏剧的璀璨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