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飘香,香馅包裹着胡桃的酥脆,
糯米晶莹如珍珠,经过井水的淘洗更显纯净。
听说马家的滴粉工艺十分出色,
在试灯的微风中,人们纷纷购买元宵。
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幅美妙的画卷,感受其中的诗意与风情。
让我们来品味这首诗中的意象。桂花象征着秋天的芬芳与富贵吉祥,融入元宵馅料中,为我们带来一种独特的节日口感。胡桃的酥脆与桂花的香甜相互映衬,体现了古代点心制作的匠心独运。而那如珍珠般的江米,更是突显了食材的精细加工,让我们在视觉和味觉上都能感受到双重的美感。
而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。后两句提到了马家的滴粉,这一细节折射出了清代商品经济的萌芽,老字号的品质口碑成为了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。试灯与卖元宵的场景交织在一起,展现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烟火气,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与欢快。
在艺术手法上,这首诗采用了白描手法,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元宵制作的过程。并没有直接抒情,却通过“试灯风里”的熙攘传递出了节庆的欢愉。口语化的表达方式,如“见说”、“试”字,更是赋予了诗歌鲜活的生命力。
这首诗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符曾的《上元竹枝词》兼具文学性与民俗史料价值。明清时期的元宵食俗,让我们看到了甜馅元宵的流行。而桂花入馔的传统,更是中华饮食美学的重要分支。
符曾的这首诗以微观视角捕捉市井风情,将节令、饮食、商业融为一体,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民俗特色的画面。诗歌所传递出的不仅是节日的喜庆与欢快,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