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世界大战:全球冲突的序幕(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)
背景与
在20世纪初,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失衡,全球列强为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、争夺全球霸权,矛盾逐渐激化。终于,在萨拉热窝的致命一击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事件,成为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花。以此为契机,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,全球性的大战一触即发。
参战阵营
在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中,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。一方是以德国、奥匈帝国、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为主的同盟国;另一方则是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帝国以及后来的塞尔维亚、意大利和美国等组成的协约国。甚至在战争后期,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参战。
战争进程
初期阶段(1914年),德国按照“施里芬计划”意图迅速击垮法国,但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。与此东线的俄军进攻东普鲁士,然而坦能堡战役中遭遇德军的反击而失利。
进入僵持阶段(191516年),战争变得尤为残酷。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成为双方巨大的消耗战。毒气战的使用和海上航线的封锁加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。
到了转折阶段(191718年),美国的参战为协约国注入了新的力量。俄国在爆发十月革命后选择退出战争。协约国趁势发动“百日攻势”,最终在1918年迫使德国签署停战协定。
战争结果与影响
这场战争造成了约千万人员的死亡和无数受伤者,波及了全球约十五亿人口。战争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德意志帝国、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衰落,英法的力量被削弱,美国的崛起还催生了新的国际秩序。通过《凡尔赛条约》等协议,建立了凡尔赛-华盛顿体系。战争也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,如飞机和坦克的广泛应用。战后,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。
关键数据一览
这场历时四年三个月的战争,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(后增至三十八国)。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据估计达到惊人的数千亿美元。而马恩河、凡尔登和索姆河等战役则成为了战争中残酷的标志性事件。